2008.08.27
33床 李某 男 71歲
患者發熱一餘月,每天上午7時發燒,10時熱退;下午4時再發,至晚上8-9時熱最甚,10時再退,每日如是。病者有肝癌及貧血病史,西醫診斷為癌性發熱。現見面色萎黃,納差,疲倦乏力,口渴喜熱飲,夜尿頻(每小時一次),無汗出,大便少,患者一方面自述發熱,另一方面則以棉被蓋身。舌淡苔薄舌根薄黃,左寸澀關尺沉,右脈沉細。趺陽脈浮大,重按中空。澀脈主陽氣虧虛,從舌脈來看,病機為脾腎陽氣虧虛,虛陽外浮,治以溫補脾腎之陽,潛斂虛陽。擬以桂枝加龍骨牡蠣合腎氣丸之意。
桂枝6g 生薑6g 炒白芍6g
炙甘草6g 大棗5枚 炮附子10g
肉桂3g 乾地黃10g 茯苓10g
生龍骨(先煎)30g 生牡蠣(先煎)30g
2付
按:此乃真寒假熱之象,從證候來看,其陽虛表現不甚典型,以桂附治其虛熱,經驗及信心皆有不足,恐誤治壞病。然觀其口渴喜熱飲,且厚被大衣蓋身,可見其病機之實必為陽氣已虛,合參其證候,知其病在脾在腎,故膽敢用溫陽之法一 試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