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

菲律賓「千島尋蹤」團醫案筆記

1. 陳某,女,2x歲 08-08-09
素有痛經,自訴痛經重時四肢冰冷,少腹疼痛,多發在月經來潮後。今早少腹疼痛難忍,並覺四肢微冷,月經來潮已兩天,因近三天旅程工作勞累,耗氣傷血,且天氣大暑大熱,形寒飲冷,致氣血虧虛,寒凝胞宮,形成虛實夾雜之證。患者平素月經量多暗紅,經期多為七天,舌體瘦色暗紅少苔,兩脈寸關細弱,尺浮略大。今取關元、氣海調補氣血,以滋養衝任;足三里培脾益氣;三陰交滋養陰血。因天氣暑熱,故棄灸用針,主以補法,留針20分鐘。

處方:
氣海 關元 足三里(雙側) 三陰交(雙側)

出針後疼痛減,面色呈現紅潤,脈象較前有力。囑禁食生冷煎炸辛辣,勿過勞累。

2. 陳某,女,2x歲 09-08-09
痛經剛愈,自訴針灸後少腹及臍周有冷感。昨晚因房內空調溫度低,於睡眠時感受寒邪,惡寒發熱,喝大量開水後自覺熱退,但仍惡寒。今晨診之,面色蒼白,兩手微冷,惡寒咳嗽無痰、鼻塞,無發熱、流涕、頭痛,惟四肢軟而無力。舌淡苔白厚,右脈寸浮關尺細軟,左脈浮細。辨以素體氣血虛弱,外感風寒,肺衛失宣;治以同仁堂參蘇宣肺丸。

經休息服藥後,惡寒咳嗽去,但仍有鼻塞。右寸略浮,舌苔白厚,啜粥後再服上方,囑注意復感,飲食清淡。

3. 吳某,男,2x歲 10-08-08
久坐車途後,自覺發熱,兩側頭維、風池穴疼痛。觸之額頭、兩頸及手心發熱。患者並無咳嗽、流涕、惡寒及咽痛,故排除外感溫熱。舌紅苔少,兩脈滑數。辨以中暑,暑熱犯肺,故急以亳針泄熱。取合谷、曲池透泄陽明經熱;大椎為督脈經穴,能助泄熱之效;取風池疏通局部經氣。

處方:
大椎 風池(雙側) 合谷(雙側) 曲池(雙側)

運針得氣後,風池作平補平瀉手法;合谷、曲池及大椎用瀉法。運針後患者背部及雙手汗出,立時自覺熱退,頭痛大減,病去七八。然因汗出過多,加上暑熱內盛,耗傷津氣,致筋脈失養,故患者雙手突然發痙,十指緊合,肌肉蹦緊。經按揉及休息後肌肉續漸放鬆,再以生脈飲益氣生津,並囑多作休息。一小時後再診,舌仍偏紅,惟脈象變緩,病漸向愈。

4. 謝某,女,2x歲 14-08-09
一診
面色略黃,神疲乏力,自訴胃脘部脹滿,按之如有氣感,惡心欲嘔,大便稀溏,頭部略感脹痛。
舌略暗苔滑,右寸關弦滑,左關濡。
辨以濕困中焦,脾虛失運;先以加味保和丸助中焦運化,以去濕濁之邪。

二診
胃脘部脹滿已除,無惡心欲嘔,惟頭部仍有脹痛感。
舌淡暗苔滑,兩關略滑。
中焦濕濁已化,但上焦濕邪未解;改以藿香正氣散宣表化濕,服後諸證全去。

檢討:一診時中焦濕濁較明顯,但其頭部脹痛反映其病本在上中二焦,故一診時若以藿香正氣散或與保和丸合用,療效應更快。

5. 顏某,女,2x歲 15-08-09
素有痛經,多發於月經來潮第一天,疼痛劇烈。平素月經周期正常,上次月經來潮為11-07-09,色紅,5-6天淨,多有血塊。現見患者面色蒼白,月經來潮第一天自訴少腹疼痛,腰骶酸痛,得冷飲則痛甚。舌淡嫩苔薄白,兩脈寸關細弱尺沉。辨以氣血虧虛,衝任失養。

處方:
關元 氣海 足三里(雙側) 血海(雙側)
平補平瀉,留針20分鐘

出針後疼痛消除,面色較前紅潤,兩脈明顯有力。

6. 劉某,女,2x歲
一診 18-08-09 (14:00)
平素好動,面色偏赤。自訴咽痛、流涕,餘無他證。
舌紅苔白,脈浮大滑數,辨以風熱初起,肺衛有熱,先以同仁堂銀翹解毒片疏散風熱。

二診 18-08-09 (18:00)
咽痛稍減,仍見流涕。脈浮而滑數,風熱未除,守上方治療。

三診 19-08-09 (7:00)
上診後咽痛已消,未見流涕。翌日,患者因自覺發熱(36.9℃),主動前來求診。診之舌紅苔薄黃,微惡寒、咳嗽,脈弦滑數大。詳問其大便,近數天大便多為質硬。肺衛鬱熱未解,恐邪熱深入,先以同仁堂防風通聖散宣表通腑泄熱。

四診 19-08-09 (12:00)
服上方後半小時排出大便,量多,先硬後軟;頭面部汗出如油,舌紅苔薄白,右脈寸不浮,兩關弦滑。患者自覺發熱大減,惟略見咳嗽,守上方再服。

五診 19-08-09 (18:00)
發熱全退,咳嗽亦解,囑多喝水、休息,及禁食煎炸辛辣。